《貴州省特色林業產業“十四五”發展規劃》(以下簡稱《規劃》)順利通過評審?!兑巹潯诽岢?,“十四五”時期,全省特色林業將圍繞構建全省竹、油茶、花椒、皂角全產業鏈,實現特色林業產業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目標,高標準建設產業基地,推行產業基地品種優良化、經營集約化、基地規?;?,大幅提升基地單位面積產量和初級產品總產量;培育加工企業,推進設備改造升級,引進精深加工生產線,研發新產品,延伸產業鏈,大幅提升產品附加值;強化品牌建設,創新營銷體系、服務平臺建設,大幅提升產品競爭力;融合區域旅游與產業資源,建設林旅一體化,打造產業綜合體,大幅提升產業影響力;全面推進產業升級,為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做出積極貢獻,把特色林業產業打造成為貴州人民的“幸福不動產”和“綠色提款機”。
至2025年,全省竹、油茶、花椒、皂角初級產品產量提2倍以上;培育億元產值規模以上的省級林業龍頭加工企業8個以上;培育5000萬元產值規模以上的省級林業龍頭加工企業21個以上;2000萬元產值規模以上的省級林業龍頭加工企業16個以上,全省加工業產值提升50%以上;建成產業綜合體和產業園區15個以上;創建知名公共品牌42個以上。
在竹產業方面。以大婁山、武 陵山、赤水河、清水江為核心構建竹產業帶,輻射帶動全省竹產業發展,形成“兩山兩水、星羅棋布”的竹產業發展格局,形成赤水河竹產業帶、大婁山竹產業帶、清水江竹產業帶、武陵山竹產業帶。加大資源培育。全省新造和改培竹林面積295萬畝。在赤水、桐梓、綏陽、碧江、江口、黎平、雷山、三都等縣新建或改建竹苗繁育基地,保障用苗需求。重點培育楠竹、方竹等竹種。至規劃期末,新建或改建竹苗繁育基地8個,面積5200畝。加強示范,輻射帶動作用,建設省級高標準竹種植示范基地和低效竹林改培示范基地13個,面積28萬畝。完善加工體系建設。積極推動竹加工企業擴容擴產,做大做強竹紙、竹食品、竹材加工等基礎傳統產業。提升精深加工能力,發展竹質重組、竹建筑、竹膠板、竹碎板等新興產業,推進企業采用新技術、新工藝、新設備,研發新產品。延伸產業鏈,開展全產業鏈招商,發展竹醫藥、竹保健、 竹飲品、竹飼料等產業。提升產品附加值,推進精深加工,發展產業鏈中高端產品。提高資源利用率,提升竹原料利用率,加大對竹材加工及采伐?!∮辔锘厥绽?,利用生產線延伸提升產值。推進園區建設,進一步推進赤水紙產業園、紅 赤水食品產業園、西南(赤水)竹木家具產業園建設,依托桐梓、綏 陽、正安金佛山方竹資源,建設桐梓食品產業園。在赤水市、銅仁市建設示范區、示范園,發揮示范、引領作用,促進我省竹產業高質量發展。積極培育龍頭企業,做大做強中小企業。強化品牌建設。建立“貴州竹”公共品牌,圍繞竹材、竹筍、竹文化等方面打造良好“貴州竹”形象。
在油茶產業方面。按照鞏固發展核心產區、適度發展一般產區、輻射帶動全省布局油茶產業,以武陵山、九萬大山、南北盤江的玉屏、松桃、黎平、天柱、錦屏、冊亨、 望謨等縣為產業核心區,以岑鞏、思南、荔波等縣為一般產區,輻射 發展威寧高原特色油茶產區。形成武陵山—九萬大山油茶產業重點發展區、南北盤江油茶產業重點發展區、烏蒙山特色油茶發展區。擴大種植基地、苗木繁育基地、示范基地建設。至規劃期末,共計新造油茶林200萬畝,改培油茶林200萬畝,全省油茶基地面積達512萬畝;新建或改建油茶苗育苗基地5個,面積1300畝;建成高標準油茶種植示范基地125個,面積12.5萬畝。完善加工體系建設。健全加工企業體系,積極培育與引進大中型龍頭企業,建設精深加工生產線,增強龍頭企業帶動力。促進技術創新與升級,依托龍頭企業,建立與省內外科研院所深度技術合作關系,建設研發中心和專家庫。打造油茶綜合體和產業園區,采用“種植示范基地+林下復合經營+加工示范基地+旅游資源”的模式,培育產品附加值高、市場競爭力強的綠色優勢產業和產業集群,打造林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園和綜合體。強化品牌建設。打造“純天然、無污染、高營養”的“貴州油茶”公共品牌,建立我省茶油加工企業公共品牌準入門檻,完善品牌管理體系和品牌管理組織形式,對進入“貴州油茶”公共品牌體系的企業實行綜合年度績效考核,建立末位退出機制,在保證“貴州油茶”品質的同時提高我省油茶產品品牌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。同時,健全產品質量認證和構建標準體系、產品質量安全溯源體系建設。
在花椒產業方面。以貴州現有花椒基地為基礎,圍繞大婁山、芙蓉江、烏江、北盤 江等高溫高濕、干熱河谷區規?;l展,在務川、道真、習水、德江、 思南、貞豐、晴隆等縣布局花椒產業。在種植面積較大的務川、德江、 貞豐等縣建設花椒產業園區和產業綜合體,引資引技開展花椒精深加工,形成全省“一山三江”的花椒產業格局。形成大婁山—芙蓉江花椒核心發展區、北盤江花椒重點發展區、烏江花椒重點發展區。擴大基地建設。至規劃期末,全省花椒產業基地面積規模為184萬畝,在務川、德江、貞豐等縣各建立1個集科研、生產于一體,高標準、高質量、管理科學化、培育規范化、種苗標準化的優質花椒育苗基地,建立省級高標準花椒種植示范基地和低效花椒園改培示范基地共8個。完善加工體系建設。立足現有花椒資源及產業基礎,引資引技和扶持一批初、精深加工企業,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和帶動作用,發展組織化經營,夯實花椒產業根基。圍繞花椒產業鏈的延伸,建設自動化初加工、精深加工生產線,提升加工能力。增強產品研發創新能力,研發新產品,挖掘開發花椒藥用價值。加強品牌創建。全力打造“貴州花椒”公共品牌,創建知名企業及產品品牌。推進標準化建設,強化產品質量溯源,加大品牌監管力度,強化品牌管理,擴大品牌宣傳。
在皂角產業方面。以畢節市織金縣現有皂角基地為基礎,打造以織金、納雍、黔西、 大方為中心的皂角產業核心發展區,鼓勵以上4縣以外的喀斯特山區適度種植和發展皂角,打造皂角產業一般發展區。推進織金建設皂角產業園區,推動全國皂角米加工集散地上檔升級。擴大基地建設。在畢節市的織金、納雍、大方、黔西等縣(區)充分利用低產低效林地、退耕地等,結合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、退耕還林工程和特色林業產業項目等開展皂角基地建設,為發展皂角莢、刺、材夯實產業基礎。在織金建設采穗圃1個,在織金、黔西建立優質皂角育苗基地各1個,在織金、納雍、黔西、大方各建省級示范基地1個。完善加工體系建設。推進皂角產業初加工產業體系建立,開展精深加工產品研發,促進標準化、規?;a。積極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,推進中小企業孵化,做強做大一批皂角企業。依托織金、納雍、黔西、大方皂角示范基地,建成皂莢、皂角刺、 皂角米等初加工生產線5條,生產皂莢米、皂角刺、生物肥料等,初步形成皂角初加工生產集群。推進織金皂角產業園區和皂角小鎮的建設。強化品牌建設。建設公共品牌,打造“貴州皂角”公共品牌,引導皂角企業、行業協會創建和整合品牌。突出產品特色,加強產品解讀,突出貴州優勢,打造高端品牌。構建多層次品牌組合,鼓勵企業做大做強自有品牌,分別建設高端品牌、中端品牌及不同產品品牌等,形成公共品牌、企業品牌、產品品牌組成的多層次的品牌組合。提升品牌品質與信譽,推進皂角產品“兩品一標”認證工作,實現綠色產品標志認證企業5家,主產區地理標志產品認證2-3個。
此外,在林旅一體化建設方面,深化特色林業產業結構性調整,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。發揮旅游業的拉動力、融合力和催化作用,推進區域特色林產業資源與文化旅游資源融合,實現“林工文旅”多元化融合發展。區域林旅產業整合與布局。圍繞特色林業資源,促進林業與旅游業融合,基本形成“三體兩 帶”有機分布、交叉串聯的林旅一體化格局,形成黔北林旅綜合體、黔東北林旅綜合體、黔西林旅綜合體、黔東南林旅產業帶、黔西南林旅產業帶。主抓森林康養、文化旅游、鄉村旅游、深度自駕體驗、互聯網+旅游等建設方向與任務。
貴州日報天眼新聞
四川潔能干燥花椒烘干機生產線
18080555651
028-27926369
客服service
潔能干燥微信二維碼